然則消費者確信是『一分錢一分貨』?
還是不小心變成『十分錢一分貨』?
今天行銷課教行銷策略,
那麼就讓學員個案分析;
討論目前常見搶市策略。
常見的搶市策略有『買一送一』、『加一元送一件』、『限量加價購』、『低價限量搶購』……等等。
站在企業經營的角度而言,現有的庫存擺在那兒,
也許成本早已攤提了,一直當庫存也是一大困擾,
庫存非什麼好事,轉化成現金才是正道,不是嗎?
那麼用搶市策略來消化庫存,或者當帶路貨吸引。
人們對於突來的搶市策略總是想太多!😉😉😉
而讓消費者糾結在心理的有哪些?個人整理以下幾點:
- 貪小便宜:擔心容易被別人認為有貪小便宜的心態,有損自己的身分形象。
- 哪這麼好:怎麼可能?哪會有這麼好的事情?會不會其中有詐?不可得知。
- 情緒問題:對於某些企業一直存在著個人情緒,不分青紅皂白,抵制再說。
我們非常深信『一分錢一分貨』,
然則消費者確信是『一分錢一分貨』?
還是不小心變成了『十分錢一分貨』?
給好企業合理的利潤與鼓勵,是常識與共識。
然而合理的利潤是多少?
合理的成本是多少?
這兩項恰恰好沒人說的準,目前也只有財報會揭露真相;
正可以到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公開資料觀測站去瀏覽財報。
時代演進下,微利時代已來臨;
有的企業秉持薄利多銷的方式,
也有的企業以高獲利模式經營,
這是每個企業各自的經營模式,
我們無法置喙企業的經營模式。
當然也有少部分暴利經營,或許只好用『一分錢一分貨』來搪塞!
至於是否不合理成本?
或者是淪於價格競爭?
如何判斷是不是合理?
是否靜下心合理分析?
世上沒有絕對的對錯,只有相對的對錯,提供大家做個參考。
在下的判斷方法如下:
- 是否限量?
- 是否限制條件?
順便談談所謂的收訊問題:
臺灣目前有五家電信公司,在下都有這五家信公司的門號,每家收訊品質差異不大,並沒有說哪一家收訊特別好或特別差;每家電信公司都會有收訊死角,這也很正常的。
有的地方甲電信收訊強乙電信弱,另外的地方反而乙電信強甲電信弱,看每個人需求吧!
舉兩個例子
- 舍妹家裡,◯華電信反而完全收不到訊號。
- 11/08那天跟我們里長同時用手機開啟優先入場預約網頁,我的手機早就顯示完成了;里長的手機還卡在那裡一片空白,三分鐘後才開完整。我們里長說:『你的只要188,我的是1,199』,結果比你的慢?
如何確定自己的活動範圍,那家電信的收訊如何?
每家電信均有免費試用門號,有試用一週,或試用一個月。
大家可以去申請試用門號,看看自己活動範圍的收訊如何。
瀏覽後留言是一種好習慣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瀏覽後留言是一種好習慣。
感謝閣下的留言!
由於在下未必掛網,
在下會在讀取後儘速回覆。